图说:上海天马生活垃圾末端处置综合利用中心新民晚报记者孙中钦摄

每天“吃”掉多吨垃圾,“吐”出的是清洁电能。满发时一天产生96万度电,按一个家庭每天用电6度算,可供16万户家庭用电……坐落在松江的上海天马生活垃圾末端处置综合利用中心,就是这样一个“变废为宝”的地方。

而7月1日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后,这里每天进场的垃圾越来越“干”,燃烧的热值增加了,产生的电也越来越多。更令人欣喜的是,“天马静脉生态园”预计或将于年底完工,届时不仅干垃圾的焚烧能力每天会再增吨,还将增添一座湿垃圾资源化利用厂和一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

图说:天马静脉生态园绿地新民晚报记者金旻矣摄

 垃圾坑填满是上海一天垃圾量

走进天马生活垃圾末端处置综合利用中心的厂区,会颠覆很多人对于垃圾焚烧厂的想象。没有臭气扑鼻,只有干净整洁的道路,大厅里还有智能机器人前来问候。

在厂区6楼,一个巨大的“垃圾坑”呈现在玻璃后面,面积近半个足球场大小,高度近30米。员工介绍,这个“坑”的容量约为2.5万吨,填满的话就相当于上海一天产生的垃圾量。

隔着玻璃,两位工作人员坐在控制台,用手柄遥控着两只德国进口的巨大“蜘蛛手”。随着手柄的左右晃动,蜘蛛手在坑里起起落落,一斗一斗抓起垃圾扔进边上的焚烧炉里,就像一台巨大的“吊娃娃机”。“一抓斗下去,大约能有7吨多的垃圾。”操作员表示。

这时,正巧有一车垃圾运到卸料大厅,通过投料口,环卫车将垃圾倾泻而出。不过,因为配备了负压装置,空气从外往里流动,因此几乎闻不到垃圾的臭味。

从总控室内的大屏幕上,能看到燃烧炉内的火光熊熊,炉膛内温度在℃至℃之间,足以有效去除二噁英等有害物质。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烟气净化、除尘等步骤才对外排放,排放指标都大大低于最为严格的欧盟标准。而且这些污染物指标每5秒钟就会更新,上传到国家环保部的网站上,一旦造假,企业会被罚到倾家荡产。

图说:上海天马生活垃圾末端处置综合利用中心的智能机器人,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新民晚报记者孙中钦摄

图说:上海天马生活垃圾末端处置综合利用中心新民晚报记者孙中钦摄

分类10天后垃圾越来越“干”

据悉,这个厂主要处理松江区和青浦区的生活垃圾。负责人表示,这里每天焚烧约吨垃圾,垃圾进场后,需要经过3-5天的脱水发酵再进炉焚烧,产生的部分炉渣会运到老港生产行道砖,飞灰则采用添加螯合剂的处理技术,经稳定化处理后袋装,避免二次污染。而对于渗沥液,垃圾池底部有专门的通道收集并集中处理。烟气则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工艺技术进行处理。

上海垃圾强制分类已有10天,进场的垃圾有什么变化吗?负责人表示,由于源头分类质量一直在提高,因此这些天进场的垃圾越来越“干”,热值也越高,就越易燃、燃烧耗能就越小,发电量也将更高。“垃圾焚烧炉就像人的胃,需要热值来‘消化’垃圾。在设计焚烧炉时,会根据不同湿度的垃圾设计不同的燃烧范围,就像蒸锅、炒锅的用途各有不同。现在瓦砾砖块等不可燃垃圾和湿垃圾越来越少,因此发电量也逐年提高。”负责人表示,等湿垃圾资源化处理厂完工后,进炉焚烧的垃圾就会更干,发电量也会更高,因此垃圾分类会使资源化利用效率更高。

向公众开放已预约到12月

令人期待的是,一个投资10.06亿元的“天马静脉生态园”将在这里拔地而起。除了生活垃圾处理厂二期外,还将建成湿垃圾资源化利用厂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厂区内不仅有全封闭的垃圾进场通道,还将设景观台眺望佘山风景,并实现渗沥液集中处理、蒸汽共享、共享办公场所和进出道路等。

记者看到,目前几个工地都在加紧建设,厌氧罐体已经成型,垫层也已经在浇筑混凝土。据悉,今后运来的建筑垃圾,会经过分选、破碎、筛选、磁选等步骤,将小粒径木材、塑料、金属等分出再利用,剩余的则可制成再生骨料和回填材料。

据悉,这里还是松江两大市级科普教育基地之一,每周都有公众开放日。年至今,公司已接待多批参观者。目前,预约参观团队已排到了今年12月。

新民晚报记者金旻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