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白癜风的复发 http://m.39.net/pf/a_11164657.html
        

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自称清懒居士,松江府华亭人,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其人博览群书,著述颇丰,作品风格鲜明,被广为传颂。

陈继儒生性洒脱、不拘礼法,一生淡泊名利。早年为诸生,后因科举不第,感叹“生序如流,功名何物”,决弃仕途,乃“取儒衣冠焚弃之”,弃绝科举,隐居东佘山,静读茅屋涵养心境,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但与此同时,陈继儒友遍天下且忧国忧民,可谓“翩然一只云中鹤,飞来飞去宰相衙”,书写了虽为隐士却非“等闲人”的精彩人生故事。

隐山林,名在外——

陈继儒所处的年代,朝廷上下派系间争权夺利、相互倾轧。权力之争与利益之夺,让陈继儒避而远之、归隐山林、修身养性。

据史书及相关作品记载,陈继儒隐居山林,听泉试茶、读书品画、采药戏鱼,感受生活的宁静,感应天然之正气,尽享“湖上扁舟酒一瓢,芦花影里衣云遥”之意境,又可以“手持斑竹锄头,睡起删花理草”,在山居闲适中体味世俗生活。

陈继儒虽幽居山林,却并非与世隔绝,更不是隐于人迹的“山人”。他不是只读“圣贤之书”、不闻“窗外之事”,而常忧“国事之似定而实摇,言路之似通而实塞”。面对苏松地区的水灾,陈继儒上书大学士,请求朝廷紧急应对,以稳时局。

但总体上,陈继儒无官俸之收入,又不善于农耕,过得甚是清贫。正如他自己所言:“古隐者多躬耕,余筋骨薄,一不能;多弋钓,余禁杀,二不能;多有二顷田、八百桑,余贫瘠,三不能;多酌水带索,余不耐苦饥,四不能。乃可能者,唯嘿处淡饭著述而已。”

为解决生计问题,陈继儒曾尝试在归隐处设馆讲学,生活逐渐得到改善。由于陈继儒才华过人,虽身居山林却声名远播,征请诗文者接连不断,登山拜访之人络绎不绝,其中不乏权贵之人。

史书记载,陈继儒与当地官员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并积极参与地方事务。他的一些真知灼见,为世人所传颂。比如,他在《安得长者言》中说,治国家有二言:忙时闲做,闲时忙做,“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兴趣广,著述丰——

陈继儒虽为隐士,但绝非等闲之人,而是晚明社会文化界的一块“招牌”。他兴趣广泛、笔耕不辍,在著书、绘画、书法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例如,陈继儒是“松江画派”的奠基人之一,画风自然闲适、意态空灵、清雅平淡,于自然之中见神奇。他以墨梅、松竹和山水见长,传世作品有《梅竹双清图》《雾村图》《江村云树》《梅花图》《潇湘烟雨图》《秋水垂钓图》等。

在书法风格上,陈继儒师法苏轼、米芾和黄庭坚等人,变中求通,集众人之长,自成一格,讲究“肥瘦适均”“神意俱全”以及“援书入画”。他的书法作品深得人们喜爱,甚至出现了“得其片纸只字,如获百两”的情况。

此外,陈继儒还编写笔记,内容涉及掌故和谱录等,并撰写史书,编修《松江府志》。

《小窗幽记》作为陈继儒的代表作,是一本富含哲理的清言小品文集。全书共分十二卷,每卷独立成篇,分别题名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脉络清晰,主题鲜明,“泄天地之秘笈,撷经史之菁华”,以哲人式超脱诠释处世之睿智,视物之冷隽,促人之警醒,却又不失生活情趣。

对今人而言,面对世事困扰,《小窗幽记》仍不失为一剂心灵慰藉之良方。

广交友,倾神游——

陈继儒交友甚广,交友对象主要有士人、僧侣、隐士和商人等。他处世圆通,没有狂姿傲态,没有嫌贫爱富之意,也没有被世俗观念所左右,强调“居不必无恶邻,会不必无损友,惟在自持者两得之”。

在朋友们眼中,陈继儒性情随和,谈笑间显人格魅力,举止处展处世高明。他既懂得“著述家切弗批驳先贤,但当拈己之是,不必证人之非”,更明白“留三分正经以度生,留七分痴呆以防死”。

王衡、徐霞客、李日华等,是陈继儒的家中常客,来往甚密。徐霞客与陈继儒虽然相识较晚,年龄相差较大,但他们一见如故,成为“忘年交”。徐霞客本名为“弘祖”,“霞客”乃陈继儒后来所送,以称赞其“志在烟霞”。

在陈继儒的最初印象中,徐霞客“墨颧云齿,长六尺,望之如枯通道人,有寝处山泽间仪,而实内腴,多胆骨。与之谈,磊落嵯峨,皆奇游险绝事,其足迹半错天下矣”。

陈继儒对徐霞客探险之毅力佩服之至,在生活上也给他提供了许多帮助。比如,为徐霞客探访鸡足山,特寄信云南名士,希望对方能给予关照。后来,陈继儒年事已高、极少会客,但面对徐霞客的来访,总是欣然“复出,挽手入林,饮到深夜”。

弃仕途,忧黎民——

陈继儒虽未有一官半职,却“以布衣奔走一世”。他曾写下《救荒煮粥事宜》《修桥梁道路条》《复陶太守救荒书》等文章,呼吁减轻百姓负担;针对流寇猖獗,提出应对之策和治理之法。

晚明时期,松江地区水旱灾害频发。陈继儒通过多种途径把受灾情况反映给地方和朝廷,主张“田主赈灾佃户”。同时,他还慷慨解囊,捐钱施粥。

据史料记载,陈继儒也曾多次被朝中官员举荐,其品性和才华也逐渐引起朝廷重视,皇帝还屡召征用,但都被他婉言谢绝,认为自己“某一介草茅也,师友不多,见闻不确,何敢以草茅意安攘大计”。

总之,陈继儒一生归隐,却隐而不闲。他的闲逸之态并非无所事事,而透露着淡定与从容,体现了对生活的透悟与践行,可谓文以载道、精于世事,“履脱名利”又体恤民情。

    

栏目主编:龚丹韵

    

本文作者:李留义

    

文字编辑:夏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6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