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保障
1.虹口区多伦路弄小区的刘阿婆求助,她患有胰腺炎和高血压,做过数次大手术,医生建议她平日需多吃素。从3月28日至今,小区一直处于封控,她和老伴不会网购,绿叶菜渐渐吃完了,老两口现在每天靠吃面疙瘩凑合。尽管社区4月初曾发过抗疫大礼包,但现在已基本吃完。4月10日,记者联系上老人所在的多伦路居委会。居委会表示,这两天会为小区居民再派发一次物资。对独居老人,工作人员也尤为上心,会为她们送上所需的食物和日用品。同时,老人若有需求,可以向居委会申请预订助老餐,每日都会有专人为老人上门送餐。对此,刘阿婆表示,后续也会向居委会预订助老餐。
新民晚报记者季晟祯
2.松江区花园路90弄的宋女士求助,她和老伴都已经超过70岁,不会用手机网购。由于小区封控,家里的蔬菜和大米已经消耗殆尽。4月9日,记者致电求助人核实情况,老人表示前两天从邻居处借了大米,但还是没有蔬菜。记者将情况反馈至小区所在的紫金居委会,相关人员立即登记了老人的信息。当天傍晚,老人来电表示,居委会工作人员已经上门为他们送去了蔬菜。
东方体育日报记者梁群
3.松江区佘山镇惠泽苑居民苏先生求助,小区接连封控一个多月,生活保障物资紧缺。小区和小区内老人多,团购、抢菜等线上操作难度较大。记者了解情况后,立即与莘泽社区居民委员会联系,志愿者告知将有生活物资运达,正在待命分发。而对于老年人“买菜难”等问题,社区也正在想法设法与周边商超对接,便利采购渠道,加强居民们的生活保障。
新民晚报记者王军
4.市民韩先生求助,他70多岁的母亲独自居住在杨浦区控江五村,行动不便,记忆力衰退。“主要是吃饭问题。她年纪大了,烧不动了。”韩先生说,自己平时每天都给母亲送饭,但现在被封控在小区内,无法前往照料。4月8日,记者联系到控江五村所属的杨浦区延吉新村街道。工作人员回复,从4月1日开始,针对生活困难的独居老人、重度残疾老人等群体,街道提供配餐服务,并覆盖辖区内所有小区,有需求者可向所在居委会预订。目前,韩先生已致电控江五村居委,为母亲预订了助老餐。
新民晚报记者夏韵
5.普陀区真光路弄50支弄的朱女士求助,家中有两位8旬老人,其中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目前小区封控,家里蔬菜储备不足,子女们想尽方法也无力解决。记者联系了真如镇街道,工作人员表示会由居委会关心此事。记者在电话回访时得知,经居委会协调,已为朱女士安排了团购渠道。目前,朱女士已经下单,居委会将派人送菜上门。
新民晚报记者徐驰
医疗救助
6.浦东新区周浦镇沈梅村的谈先生求助,他82岁的父亲曾患突发过脑溢血,几天前开始出现血压过低、头晕呕吐、脑供血不足等症状,医院就诊。4月9日,在记者联系后,医院沟通,听从医生指导,给父亲调整了用药剂量,老人的病情已得到缓和。
新民周刊记者杨维格
7.宝山区萧云路99弄的严女士求助,公公患胸有腺瘤,并伴有心肺并发症。老人持续发烧2周,虽已服用退烧药却无济于事,因血氧饱和度过低,需要持续吸氧并入院治疗。记者联系求助人核实情况后,立即为医院,结果医院同意病人就诊。之后,求助人来电表示,医院做了多项检查,经输液后,情况渐趋稳定。
新民周刊记者杨维格
8.徐汇区钦州花苑张先生求助,他身患急性白血病,且发生脑转移,3月中旬做了脑部手术。原本张先生已和上海交通医院预约,定于4月初再去接受头颅磁共振复查,以确定后续放化疗的方案。但小区自3月28日起实施封控,楼内又有居民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张先生向居委会申请临时出入证,却没有明确回复。记者联系小区居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在上报街道后,已批准张先生的出行申请,后续放化疗期间,在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会继续为病人提供就医便利。
新民晚报记者房浩
9.宝山区大场镇祁华路弄的赵先生求助,他的父亲今年66岁,患有肝癌和糖尿病。一周多前,老人不慎摔伤,医院做了简单包扎,便回家休养了。眼下,老人病情恶化,伴随高烧,双腿糜烂严重,散发异味。看着他整日呻吟,疼痛难忍,赵先生焦急不已。了解情况后,记者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经各方努力,赵先医院治疗。医生告诉记者,老人双腿外伤性伤口感染,局部组织坏死,目前已为他做了清创消炎治疗,血糖也已控制稳定。
新民晚报记者季晟祯
10.无锡的车女士求助,她的父亲目前身在上海,身患小细胞肺癌,之前一直在同济大医院化疗。医院因疫情停诊,老人的放化疗时间已经过了快半个月。记者联系相关部门,经协调,医院预约日间化疗,届时居委会将开具出入证,保障病人出行就医。
新民晚报记者孙中钦
紧急求药
11.嘉定区真新街道金汤路的张先生求助,他是肿瘤晚期患者,背痛难忍,一直靠吃靶向药减缓病症,医院配药一次。因疫情封控,医院配药,服用的靶向药所剩无几。4月10日,记者联系上张先生居住小区的金汤居委会,告知了相关情况,志愿者立医院配药。目前,已配好了一瓶“阿比特龙”,另一种药“泼尼松”由于暂时缺货,医院配药。
新民晚报记者杨玉红
12.普陀区的鸥女士求助,她患有双向情感障碍,目前已断药多天,精神几乎处于奔溃状态。此前,鸥女士一直在位于普医院精神科就医,但疫情封控后,该院至今没有重新开放门诊的通知。4月10日,“新民帮侬忙”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沟通后,告知鸥女士门诊开放情况及换院后能否当即开药等问题。随后,鸥女士给打来电话表示,4月11医院配药。
新民晚报张泽茜
13.杨浦区辽源西路的市民钱先生求助,母亲住在浦东新区鹤永路,最近刚做过心脏搭桥手术,装上了支架,术后,老人每天都需要服用抗凝血药物“替格瑞洛片”。虽然此前钱先生已配好了足量的药,但由于小区封控,无法将药物送到母亲家中。记者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经与市残联沟通后,杨浦区残联立即协调,已由交警上门取药,并送到钱先生母亲手里。
新民晚报记者徐驰
14.徐汇区龙吟路弄紫阳花苑2区20号室的余老伯求助,他今年85岁,近日突发心绞痛,但由于疫情封控,家里紧急治疗药物已经没有了。经记者联系后,余老伯所住小区居委会为老人提供了解决方案:一是由老人子女为其在网络平台上买药;二是居委会为老人开具通行证,医院诊疗;三是如果老人所需的是特殊类药物,居委会将为老人办理加急登记名额,第一时间安排代购。目前,余老伯已拿到救急药物,服用后病情得以缓解。
新民晚报记者陆常青
待孕产检
15.闵行区华漕镇许浦村的卢女士求助,妹妹是一名孕妇,预产期本来是4月7日,现在,随时随地可能临盆,需紧急入院。但因为小区封控,眼看着“准妈妈”已过预产期,医院,一家人万分着急。4月9日,在记者联系后,孕妇已被救护车送往复旦大学附医院检查,但由于核酸检测报告呈阳性,又当即被转运至医院待产。目前“准妈妈”整体情况平稳,情绪稳定。
新民周刊记者杨维格
16.浦东新区沪东新村北小区的陈先生求助,妻子怀孕37周,伴有孕期高血糖。疫情封控期间,胎儿的胎动次数突然减少,这让刘先生十分担心:妻子是否会像上个月一样,因胎动不好要住院治疗。他急切希望妻子能去做一次产检,但又由于小区医院。4月3日,记者联系求助人,提供了心理疏导和就医流程,随后又多次联系其所在的居委会。4月8日,居委会为刘先生办理了出入证,4月9日“准妈妈”到医院顺利做了产检。
东方体育日报记者梁群
17.浦东新区锦绣路弄的王先生求助,他的妻子身怀双胞胎,已有33周。因疫情影响,医院停诊,所住居民楼又被封控,万一临盆不知如何是好。在记者联系后,夫妻俩住处所属的北蔡镇锦华居委会,帮孕妇对接了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还联系了闭环转运车辆,确保“准妈妈”就医生产。
新民晚报记者孙中钦
老人照护
18.普陀区的杨先生求助,他81岁的母亲住在徐汇区,患有严重的焦虑症,平时一直由90多岁的父亲照顾。这些日子,母亲病情加重,开始乱砸东西,也不按时吃药,老父实在无力照看。为此,他迫切希望能赶去父母家照顾。由于他和父母所住的小区都尚处于封控中,他既不能离开自家小区,也无法进入父母的小区。记者联系后,经相关部门协调,杨先生终于赶到了父母家。在他的安抚下,母亲已开始吃药,目前情绪稳定。
新民晚报记者季晟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