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成功进入大气层后坠落,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在酒泉发射成功,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进行了6次交付对接。天宫一号的寿命只有两年,它超期服役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突破性工作,收集着来自太空的各项数据。
坠落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信息,天宫一号将于日前再入大气层。国际激光测距碎片组和中国有关机构都在组织有能力的激光台站开展高精度测量。
4月1日凌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对天宫一号的轨道进行了坠落前的最后一次测量,观测时长约1.6分钟,共获得1.2万个有效观测数据,测距精度约1厘米。此次成功测量为确定天宫一号在轨位置测定、在轨状态及坠落点预测提供了有重要价值观测数据。
上海天文台卫星激光测距团队首席研究员、国际激光测距执委会委员张忠萍表示,“以前,天宫一号的轨道高度在~千米,经过上海上空的时间有六七分钟,我们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搜索跟踪。但这几天只有不到3分钟。”上海天文台克服了目标光学不可见、运行速度快等难题,利用佘山60厘米口径卫星激光测距仪,成功实现天宫一号激光测距。
“它带有激光合作目标,在旋转过程中将我们发射的激光反射回来,使得我们成功完成测距。”张忠萍说,这一装置是天宫一号实施激光雷达交会对接的重要载荷,已在天宫一号多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此次则在天宫一号的完美“谢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激光测距是以激光器作为光源进行测距。激光测距仪由于激光的单色性好、方向性强等特点,加上电子线路半导体化集成化,与光电测距仪相比,不仅可以日夜作业、而且能提高测距精度,显著减少重量和功耗,使测量到人造地球卫星、月球等远目标的距离变成现实。
我国的卫星激光测距工作始于年,至今已经历了从第一代到第三代的发展过程。1月22日,中科院云南天文台国内首次实现月球激光测距,填补了我国在月球激光测距领域的空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