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作为“会说话的历史”,文物见证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让我们一起跟着区内不可移动文物见证下四史吧。
跟着不可移动文物学四史
佘山天文台
佘山天文台保护碑
佘山天文台位于佘山镇佘山街2号,西佘山之巅。总面积平方米。主建筑观测台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呈十字形,高二层,十字交叉处为望远镜圆球顶建筑,能转动。另有图书室等用房。年4月27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年3月5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佘山天文台大门入口刻有“光绪二十六年”的牌匾
关于佘山天文台的“前世今生”,还要追溯到清光绪年间。年,法国人在上海建立了徐家汇天文台。19世纪末,由于徐家汇天文台成立20余年还没有开展天文研究工作,于是法国传教士蔡尚质建议成立一个天文部门。由他发起,向租界当局和英法轮船公司筹募3万法郎,再加上教会出资7万法郎,在巴黎订购了一架口径40厘米、焦距7米的双筒折射望远镜及与之相配的铁制圆球形屋顶。年该设备运抵上海。原本打算将其安装在徐家汇,但因该地区土质疏松,难以承载3吨多重的仪器,于是找到松江佘山。佘山山顶高出地面96米,基础立于坚固的岩石之上,与徐家汇之间的交通也较方便,故改选址在佘山山顶,独立成台,称为“佘山天文台”。清光绪二十六年()天文台建筑落成,年设备完成安装。
佘山天文台早期工作照
蔡尚质担任首任佘山天文台台长。新中国成立后佘山天文台收归国有,机构几经调整:年12月,人民政府接管了佘山天文台,隶属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年,改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佘山工作站,从事地磁、地震、授时、人造卫星观测等科研工作。
年拍到的太阳黑子照片
天文台中安放的40厘米双筒折射望远镜是我国最早的一台大型天文望远镜,共拍摄了近万张天文底片,是极其珍贵的天文观测资料。另外还有30厘米、15厘米、10厘米等各种口径的天文科普望远镜供参观者观星赏月。新中国成立后,佘山天文台又安装了口径为1.56米的大型光学望远镜、口径为25米的射电望远镜和口径为60厘米的卫星激光测距仪,这些设备为我国的天文科学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佘山天文台对外接待照
年3月,佘山天文台开始对外科普接待,成为提高社会公众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场所,也是开展学生素质教育的基地。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年1月30日被上海市人民政府第二批命名为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基地”,是当时全市新批准的14个基地之一;年5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上海天文博物馆
年,在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上海天文台佘山站以百年老台为基础,建成上海天文博物馆。博物馆包括“时间与人类”和“中外天文交流”两大展馆,前者展示时间的基本概念,时间与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关系,以及上海天文台为我国时间工作所作出的贡献。后者又分为“天学交流”、“子午测时”、“远镜沧桑”、“百年老镜”和“天书宝库”等展区,以丰富的文物和史料展示近代天文科学在中国,特别是上海地区的发展历史,并穿插介绍有关天文知识。
佘山天文台图书室
除此之外,天文台建筑内具有百年历史的图书室内珍藏着众多书籍资料,弥足珍贵。有18世纪至今包括26个国家、余种类,总计近2万册的中外天文学书刊和论著,以及近万张天文观测照片。为此,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期间,市科协提出提案,建议将“上海天文台余山工作站”列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满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它成为国际、国内文化交往的重要人文景观和旅游资源,在科学技术普及活动中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佘山天文台
佘山天文台周围百年古树名木郁郁葱葱,风景秀丽,每逢春季山花烂漫,游人不绝。它也是上海人的观星佳地,每逢有流星雨、彗星出现,都吸引着无数天文爱好者。佘山天文台是我国现代意义上最早的天文台,是研究中国天文学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创建至今,做了大量天体观测工作,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天文照片和天文资料,成为我国天文科研中心之一。它亦在中外天文学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欧洲天文传入我国后的中国天文学研究和中国近代天文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建国以来,佘山天文台在天体运行及人造卫星定轨等方面取得了27项国家级的科研成果,是我国运用新技术参加国际地球自转联测的单位。这个百年天文台见证了我国建国后天文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资料:人文松江
原标题:《松江这座天文台,你了解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