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上海佘山”,显示的是松江的佘山,它是上海境内唯一的山峰,山顶建有天文台。但我要说的是上海的另一个佘山,被称为“上海第一哨”的佘山岛。它位于东海、黄海及长江口的汇合处,最高海拔约63.5米,面积只有0.平方公里。
上世纪80年代,我作为空军雷达兵的一员,曾在岛上驻守。
8月的一天,海上难得没刮大风,我这个新任命的雷达排长,搭乘海军的登陆艇,随着一船的补给,从吴淞口出发,兴致勃勃地登岛报到。船到码头,见到战友们早已列队相迎,场面让人感动。
百度“佘山岛”还能得知,这是个无居民、无淡水、无供电的“三无”海岛。3至7月是大雾季节,7至10月是大风季节。鸦片战争时,一度被英国占领,并在岛上建立了灯塔。后又被日军占领,抗战胜利后才收回。可见其地理位置的重要。年12月,人民海军在岛上建立了观察通信站。后来,空军在山顶建立了雷达站。
当时广泛使用的警戒雷达守岛生活紧张、艰苦、单调。雷达连常年担负战备任务,警戒雷达随时按命令开机值班,守护上海领空,不允许有半点差错,责任重大。往来吴淞口基地没有民船,只有依靠海军登陆艇或交通艇。大风季节,有时十多天不见风小。起雾也是海天迷蒙,数天不散。大风、大雾海上封航,后勤供应由天气说了算。岛上平地少,无法开展体育活动,只有看电视、看录像片解乏。
有人曾问我,当的什么兵啊?空军雷达兵!噢,是空军,还是技术兵种,不错!在什么地方当兵啊?在上海。噢,大城市,羡慕得大姆指直伸。哪知道这兵当的,实际上是驻防海岛的“山大王”。家属来部队探亲,是不让上岛的,只能先到吴淞口海军基地里的雷达连留守点等候,祈盼老天爷开恩,大海风平浪静、雾散日出,自己的亲人能下岛相聚!有的在吴淞口一等十多天,探亲假期结束,自己的亲人还没能下岛。家中亲人病故,由留守点用电台告知当事人,但官兵知晓后无法下岛及时返乡,这样的事每年都有。前几年有个小品,演的就是家属来部队探亲,因天气原因,与守岛官兵不能团聚的故事。看后忍不住想起当年的情景,眼眶有点湿润。
岛上高盐高湿,有四五个月的时间衣服、被褥都是湿漉漉的,时间一长,官兵们大多会发生烂裆,又疼又痒,走路睡觉都困难。我上岛不久就不幸“中奖”。开始不知怎么回事,还很不好意思。太阳一出来,数十条汉子,赶紧找地方集体“裸晒”!太阳的紫外线是治疗烂裆的良药。海岛竟成了“天体乐园”!
蔬菜供应也是问题。岛上一切食用,全靠吴淞口海军基地筹备、运输。雷达连在基地留守点安排了战士,专门负责物资采购、报刊信件转发、来队家属接待、官兵上下岛周转等事宜。接到海军基地有船上岛的通知。留守点的战士才会抓紧时间采购新鲜蔬菜,做好各种准备,并及时运到码头,吊装到船上。岛上少有平地,更缺土壤。战士们好容易搞了几小块巴掌大的菜地,只能种点小葱、大蒜,封航超过一周,就难见蔬菜了,只能以肉食和罐头食品为主,伴以小葱酱油汤。岛礁陡峭,下海捕鱼之类的根本不可能,部队也严令禁止,靠海吃海也是全无一点可能。
驻岛官兵海陆空都有,三个连队友好相处,亲如兄弟。山顶上的是我们空军雷达连,战备值班柴油机时刻不停,保证全岛用电。海军观通站设在半山腰,出资修筑了缆车,保障战备物资、给养快捷上下。陆军岸炮连坚守山脚,看护储水池和码头安全。三个连队经常组织联欢、比赛。唯一有老百姓的单位是山顶的灯塔,24小时提供着航道导航的服务,经常是一个工人值守,十天半月的才能轮换一次。岛上是纯粹的男人世界。这也是我们敢于集体“裸晒”,把海岛当成“天体乐园”的主要原因。
地方政府和群众对驻岛官兵十分关心,过年过节经常慰问。上海市政府和崇明县、宝山县(区)政府经常登岛慰问。有一年春节前我下岛,跟着上海市慰问团一起,乘坐海军交通艇回上海,慰问团长是时任上海市委副书记的曾庆洪同志。在艇上,还和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陈述先生、著名魔术表演艺术家傅腾龙先生合影留念。
佘山岛生活,最难忘的还是人,是守岛的战友。当时空军战士服役必须是五年。许多人从新兵连出来后的四年多时间,大多数都是在海岛度过的。有的上岛后,两三年后才能下岛一次。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书写着平凡而又壮丽的青春“芳华”。有部空军拍摄的介绍雷达兵的专题片,就介绍了佘山雷达连的事迹。阵地、营房、码头、哨位,以及战友们熟悉的面容一一出现在荧屏上,亲切、感慨、激动。耳边,不禁响起当年最火的歌《冬天里的一把火》。“你就像那一把火,熊熊火焰燃烧了我”。是啊,守岛的岁月就如同熊熊的火焰,燃烧了战士的人生。我在岛上时间不长,但收获了亲如兄弟的友情,30多年过去,战友间仍保持密切联系;收获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我人生路上敢于直面困难执着前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