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智能化

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要接触传播媒介,从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到如今的互联网多媒体平台,传媒在智能化的道路上是怎样一步步发展的?它的未来前景又如何?11月18日下午,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吕尚彬教授做客佘山博雅论坛,围绕传媒的智能化与智能传媒,给文学与传媒学院·纪录片学院的同学们介绍了现代传媒发展的历程、现状与前景。

在讲座中,吕教授主要突出了三大主题:“传媒的智能化”、“传媒产业演进与智能化发展”和点“智能传媒及其特点”。

“智能指机器具有学习和理解事物、处理问题并做出决策的能力。智能化即在人机交互过程中,机器逐步具备类似于人类的学习和理解、决策的能力。”吕教授如此定义“智能”和“智能化”这两个关键概念。他指出,在传媒智能化的今天,传媒正在成为人工只能系统的一部分。面对用户智能化的趋势,新时代的“用户4.0”们将把可穿戴设备当作日常标配,智能化生活也将成为初始生活方式。在核心内容生产的环节中,智能化主要表现为机器新闻、传感器新闻的发展以及VR、AR进入新闻生产领域中。而通过算法来完成信息、产品、服务与用户之间的匹配的趋势已经在带动平台的智能化。为了方便同学们理解,吕教授在讲解中列举了今日头条、搜狐、网易等新媒体公司的发展、改革作为例证,帮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传媒的智能化进程。

“新兴”、“趋近”、“共存”与“支配”,这是吕教授划分的传媒产业演进的四个阶段。至年,中国网民从零起步,发展到万人,新传媒新兴。年至年,是趋近的8年,伴随着传统媒体的衰落,新媒体逐渐壮大、赶超。年,共存元年,传统媒体的衰退不可逆转,“网生代”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传媒重组成为趋势。“也许是五年后,也许是十年后,智能化将发展成为处于支配地位的新模式。”吕教授说。在智能化的发展过程中,互联网逐渐泛在化、广域化。伴随硬件智能化、软件智能化与全真仿脑研究与进步,智能化将从弱人工智能化发展为强人工智能化,最终成为“超级智能”。机器将超越人类的能力,因此,“超级智能”是福是祸,历来争议不断。

而所谓的“智能传媒”,说的是智能化的社会信息传播系统。它拥有六大特征,包括社会信息流、自由传播和分享、全息传播、屏读崛起、“提问”价值凸显以及高智慧与高智能平衡。

在提问环节,孙健老师首先就智能化的发展对人与社会的负面影响向吕教授请教。吕教授表示,智能化确实存在负面影响,甚至有悲观的预测,例如其对人的价值观的加载就是一大难点。但面对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人类也是没有办法的。接着,同学们纷纷提问,涉及“发达国家的智能化水平”、“国家对智能化发展的态度”、“智能化的局限性”等内容,吕教授一一解答完毕后,本次佘山博雅论坛圆满结束。

文学与传媒学院·纪录片学院

(陈知闲/撰稿莫滨瑜,姚艺璇/摄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