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分钟就能找到采样点,实在太方便了。”日前,在松江区中山街道的一个核酸采样点,在附近某保供企业工作的周女士感慨地表示。这段时间来,她吃住在店里,之前做核酸不太方便;而今,包括来回路程加上采样,总共耗时不到20分钟。
当前,上海正逐步向疫情的常态化防控转变。在这关键当口,核酸检测无疑将发挥关键作用。按照便民便企、科学设点、全面覆盖的原则,松江区正不断完善优化核酸采样点布局,综合考虑产业结构、人口规模等,构建15分钟核酸“采样圈”。
统计显示,目前,松江全区已完成多个核酸采样点的规划,已开放多个。同时,全区积极构建核酸采样梯队,成千上万的采样员经过培训,陆续走上新岗位。由此,越来越多核酸“哨点”成为进一步织密防控网络,对接复工复产和市民生活需求的基础设施。
同步提升采样点位、检测产能、样本运能
周女士前往的采样点,位于松江区中山街道一处商业广场。这是松江区较早建立的一个核酸采样点,虽然面积不大,但拥有正负压系统、空调、操作台、休息区等,配置相当齐全。据介绍,这个点位主要面向附近的商超、快递、居民等,最大日检测量超过2千人。
在松江佘山镇的江秋休闲广场,一个拥有醒目橙色外观和大玻璃窗的核酸小屋,于近日正式开放。屋内可供两位采样人员同时工作,经常要外出就医看病的附近居民朱阿姨告诉记者,这个采样点可以随到随做,不用预约:“之前我要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在方便多了。”
一个个新采样点的开放,折射的是松江“15分钟核酸服务圈”的日臻完善。据区发改委统计,截至5月21日,松江已规划采样点个,其中个已开放,其余个点位主要集中在学校、未复工复产企业和封控、管控区,而且均具备开放条件。
在方松街道,常态化核酸采样点近期正在“快步入场”。按照平均每人布设一个点位的原则,方松街道希望将核酸服务圈的密度升级到“10分钟”。在兰桥商圈,一个采样点经过运作,已具备长时段、大流量采样能力,每天,它从上午9点一直开放到下午3点。
除了采样,“15分钟核酸服务圈”还需要匹配其他能力。目前,包括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以及区内卫生系统在内,松江全区的核酸检测日产能已达55万管,该区计划从中为常态化检测对接每天33万管的检测能力,以满足复工复产和日常生活需求。另外,松江各街镇还在不断提升样本运送能力,如方松街道就专门安排了10台车辆,按区域包干,力争达到“1小时采样、2小时送样、6小时检测、12小时出结果”标准。
采样队伍广泛招募、认真培训、严格考核
与布设采样点相比,构建一支安全、过硬的采样队伍,挑战可能更大。虽然防控形势向好,但医务人员紧缺可能长期存在。为此,松江各街镇正有序开展采用人员的招募和培训。据统计,目前已累计招募近1万人,经培训考核,获证的采样人员已经超过人,另有辅助人员多人。
“核酸采样有风险,因此,要‘方便’不能‘随便’,采样员要坚决做到宁缺毋滥。”在方松街道,社区服务办主任许一蓓表示,所有的采样员都要严格经过两轮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参加了理论和实操学习考试的孙姣龙表示,培训中基本上每10个学员配置一名老师,师资主要由采样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组成。理论课学习教材,实操则尽量手把手指导:“光是脱防护服,就明确了10多个步骤,不细心的话,很容易出错。”据透露,如果经多次指导仍存在实操错误,那么,该学员将无法通过考核——比如,在孙娇龙那批的多人中,就有10名学员未通过考核,不过后续他们还可以重新接受培训。
目前在松江,许多热心市民以及基层工作人员,都踊跃参与采样员招募培训。在下辖了13个小区和1个商圈的泰晤士小镇,当地就十分鼓励有医疗经验、自由职业或是刚退休人士等群体,参与核酸采样,目前已形成了29人的队伍。身为企业高管的采样员何毅表示,自己的工作时间相对自由,而且很愿意为社区防控尽一份力:“我可以每周执行2到3次采样任务。”
在兰桥商圈采样点,许多商户的工作人员已经成为采样员。5月20日,他们完成了值得纪念的“第一次”——在无专业医护人员的情况下首次为辖区内近千人进行了全员核酸采样。商圈党支部书记邱继东说,这些人员不仅熟悉掌握了扫码注册、开箱封箱等操作,还在物资布置、医废处理等方面做足预案。今后,这个点位的采样工作将全部由商圈采样员担纲。
此外,不少社区干部也参与了培训。据透露,目前方松街道按照每个居民区至少拥有3名具备核酸采样资质工作人员的要求,推动相关工作:“复工复产复市复学后,一旦人员周转不过来,就可以应急兜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