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科今年发布的最好学科排名中,上海政法学院的法学学科排名从去年的第35位,一下提升17个位次,位居第18位,首次跻身前20名,进入软科中国一流学科(前10%)行列。同时,近两年该校先后获批法律硕士(涉外律师)、法律硕士(国际仲裁)培养单位,成为国内少数同时具有两个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单位资格的高校。为何上海政法学院的法学学科影响力提升如此之快?其中有何奥秘?
记者了解到,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的指标由人才培养、科研项目、成果获奖、学术论文、学术人才5个类别组成,而这5个类别的评价体系都离不开人才。上政近一年来加快扩充学术人才总体规模,激活校内科研活力,为排名的大幅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守正创新立德树人成效凸显近年来,上政的法学、监狱学、知识产权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专业,是国内唯一一个同时具有以上三个法学类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专业高校。学校加强教学成果奖培育,5项成果荣获年高等教育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这是学校成为独立设置的本科院校以来,首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学校不断拓展实习实践合作培养渠道,与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国际商会等国际组织合作,为学生提供国际组织实习机会,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多措并举大力引进优秀人才为了加大对优秀学术人才的引进,在市教委的支持下,上海政法学院创新设立合同制专任教师岗位,招聘了一批优秀合同制专任教师,学校生师比指标不断优化。同时,学校通过“柔性人才引进制度”“旋转门计划”“驻访学者计划”等,陆续引进国际知名学者和司法实务人才共计名,聘任外籍教师、外籍研究人员56名,实现了国际国内、理论实务师资的多元化。
人才的引进让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教师队伍中,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项目入选者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法学类学会(研究会)负责人5人、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2人。值得一提的是,年学校新增“中国高被引学者”1名(在全国法学学科中仅5名)。目前,学校法学四个博士点建设学科方向均已围绕研究特色较好地组建了学科团队,每个学科方向均有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和权威期刊论文,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的高水平学术成果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
深化改革激活校内科研活力除了大力引进师资队伍外,学校还不断深化改革,激活校内科研活力。首先,对上海政法学院上海司法研究所作了结构调整,制定《上海政法学院上海司法研究所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建立新的考核激励机制、积极实施有组织的科研,力争将上海司法研究所打造成为服务上海法治建设、数字化治理与特大城市治理领域的高水平学术机构和知名智库。
其次,学校还实施了校院两级管理改革、高原学科“佘山学者”培育计划、“问渠源学者”资助计划、高水平成果激励计划、年度学术精英和学术新秀评选活动,全面推进学校法学学科高质量发展,在国内外高级别刊物发表论文数逐年提升,其中今年法学类C刊论文已超过30篇。年更是收获喜人,实现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申报工作的新突破,刘晓红教授、姜熙教授分别获批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
夯实基础推进学科专业平台建设上政法学学科是上海市一流学科、高原学科,形成了国际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监狱学等一批特色学科(方向),国内外影响力日益提升。学校年入选上海市新增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高质量完成了建设验收工作。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批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最高人民检察院上海合作组织检察官培训基地、司法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法律服务委员会中方筹备办公室、司法部调解理论研究与人才培训基地等重要基地和研究平台。为服务国家战略新任务与社会新需求,在全国率先创设《数字法治评论》(辑刊),并设置“数字法治30人论坛”与“数字法治3人谈”等,促进数字法治深化研究。学校年新设纪检监察学院,申报纪检监察学本科专业,率先培养纪检监察学领域的法律专业硕士研究生。
扬帆起航正当时,砥砺前行铸辉煌。根据上海政法学院“十四五”教育计划设定的建设目标,到年,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和影响力将大幅提升,基本奠定具有鲜明政法特色的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建设基础。
记者
徐慧(原标题:《外引内培踔力奋进上海政法学院法学学科建设成绩斐然》,原文刊载于《上海法治报》年11月30日B7版“法学院”,责任编辑:徐慧)编辑
张旭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