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根”松江,不仅有钟灵毓秀的山水胜迹,还有深厚绵延的人文历史,歌之咏之,书之绘之,说不完道不尽。来自松江弘艺文化推广中心的写生研学团,走遍松江山山水水,以手中画笔描绘大美松江,讲述着千年松江的动人故事。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欣赏他们的作品。
根据《松江志》,松江时称云间、华亭、茸城、鹤城......华亭,最早出现在《三国志·吴志·陆逊传》,三国时期东吴名相陆逊因功被孙权封为华亭侯。
图片说明:三国东吴名相陆逊
松江位于上海市区的西南部。昔日的上海是松江的一个县,而今天的松江是上海市的一个区,真可谓沧海桑田。松江府是中国元代起设立的地区行政建制区,是上海历史文化之根,所以也就有:“先有松江府,后有上海滩”一说。松江历史悠久,自古经济发达,文化兴盛,人才荟萃。松江人利用其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发展文旅业。
较著名的景点有:松江二中、方塔园、醉白池、广富林文化遗址、车墩影视基地、古镇泗泾、泰晤士小镇、佘山国家森林公园、长三角G60科技走廊等等。
松江二中
松江二中的大门“云间第一楼”,原为松江府署谯楼,校门是此楼楼基残墙重建而成,相传是陆逊的点将台,在中山中路上成为了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上海市松江第二中学,简称松江二中,是首批命名的上海市重点中学。学校创建于年(清光绪30年)。初为松江府中学堂,曾为江苏省立松江女子中学。学校至今已培养了近5万名毕业生,大多数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不少人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奠定了“古城名校”的地位。
醉白池
醉白池的前身为宋代松江进士朱之纯的私家宅院,名“谷阳院”,后成为明末书画家董其昌的住所,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上海五大经典园林中最古老的园林。
醉白池分为内园和外园两部分,外园是后来新扩建的公园模式。内园为原来的经典园林,也是醉白池精华景色所在,布局以一泓荷花池塘为中心,四周曲径回廊相接,楼台亭榭相连,池上草堂的门檐匾额“醉白池”之字是国画大师程十发先生的墨宝,园内古木葱茏,古迹甚多,古朴清雅,可谓一步一景,步步精致。
石刻“十鹿九回头”,十只雄健的梅花鹿在奔走,其中九只是回头看的,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民间传说,松江历来为鱼米之乡,外出做官或经商的人士,十有八九都是思念家乡,且要返回家乡的。因“鹿”与“禄”谐音,寓意为靠俸禄吃饭的人,十有八九要回到富庶的家乡来,叶落归根,不忘故土。所以“十鹿九回头”就成了留恋故土的代名词。
方塔园
方塔园是松江古城中一座以观赏历史文物为主体的园林,园址原是唐宋时期古华亭的闹市中心。这里有全国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大型砖雕照壁,还有纪念鸦片战争时期英雄陈化成的陈公祠。
图片说明:油画—上海之根,大美松江
当然吸引游客的是美景,东部有一大片竹林,漫步在石板路上,悠闲自在。公园的河道可以划船,草坪上孩子们在放风筝,年轻人们坐着野餐聊天。
广富林文化遗址
图片说明:油画—松江广富林文化遗址
广富林文化遗址地处松江大学城区,是一处新石器时代至东周时期的遗址。于年被发现,并多次进行考古发掘,将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遗存命名为广富林文化。广富林文化遗址的水上建筑,一半在水上,一半在水下,远远望去似“漂浮”在水中。一到晚间,灯光点亮,古建筑柔和的光影装扮着湖面,时而被风吹皱,景致绮丽。
图片说明:油画—上海之根,人文松江人文
广富林文化遗址的音乐喷泉体现上海之根——广富林遗址的古色古韵,以虚实隐显的多变水型构成整体水景的节奏韵律,创造艺术性、生态型、和谐型的智性空间;创造诗意的自然,神韵的自然,天人和谐的文化生态空间;以律动的光晕变切,音乐的空灵充分显示本地的时代风貌,为广大市民营造一处休闲娱乐,修身养性的新天地。
布景清新婉约,从远古慢慢过渡到现代,让我们可以领略到多年来的文化、人文和历史底蕴。走出自信和美丽,你就成为一道风景。
车墩影视基地
上海影视乐园现已建成的全布景式的“南方街道”和实景式场地景“30年代南京路”,像大家熟悉的《情深深雨蒙蒙》《新上海滩》《功夫》《大灌蓝》等30多部影片及数百集电视剧均在这里拍摄,是人们了解和熟悉上海发展衍变轨迹的画廊。
古镇泗泾
泗泾——这个耳熟能详、与水相连的镇名。围绕着镇子的四汪清流被注入了千年来墨香清雅的缠绵,也成就了这个古镇特有的闲适个性。泗泾是一个具有丰富文物资源的古镇,泗泾老街,福田静寺,福连桥,史量才、马相伯故居,都是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
松江区历来是上海制造业的主力,据统计,贯穿松江全境的G60高速公路40公里的松江段两侧的产业园区贡献了松江区95%以上的工业产值,占上海工业产值近10%。在新的经济常态下,松江区顺应时代潮流并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于年5月正式公布了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发展规划,由此开启了G60科创走廊的发展之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