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癫病有治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19/9334284.html

文张能竟摄影徐根六

年,有一位历史人物值得纪念。他就是《富春山居图》的作者黄公望,他诞生周年了。

黄公望的籍贯在文献上有9种记载,即江苏常熟、浙江平阳、杭州、富阳、瑞安、永嘉、衢州、福建莆田、湖北黄冈。

但未见黄公望完整的生平简历记载,这是否表明黄公望因幼年丧父而居无定所,似乎是一个籍贯不清、姓氏不明、门第低微、职位不振,又入过狱,最后出家当道士的升斗小民?

不,他可是一个生性聪敏、博览群书、志存高远而百氏九流无不通晓的高士。

他遗世的言行、富有创意的书画作品,在他所到之处无不留下不灭的痕迹与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在元代就得到钟嗣成、陶宗仪、夏文彦、杨载、张雨、吴镇、杨维桢、柯久思等等大家的推崇与喜爱。

至今,他的画作仍成为中外多家图书馆、博物馆(院)收藏的珍品。

感谢当时某些有识之士以不俗的眼光记下黄公望一生行踪的一鳞半爪,给后人留下探源他生平简历的依据:

(1)公元年(宋咸淳五年己巳)的中秋月,在平江府(今苏州)琴川(今常熟市)子由巷(亦说大义小山村黄家宅基),一户陆姓人家,生下了一名男孩,取名陆坚。

琴川在历史上曾产生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和张仪,可见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土地。

陆坚的祖父陆霆龙是唐朝文学家、农学家、藏书家陆龟蒙的第十二世孙。

陆龟蒙生性豪放、通六经大义,尤精《春秋》。举士不第后,从吴兴(今湖州)刺史张傅门下,隐居松江甪里。置园顾渚山下,常乘船设蓬席,备书、茶、笔、勺具,任游江湖。他是唐朝隐逸诗人的代表。

陆霆龙曾是南宋咸淳进士,居华亭(今上海松江),生有二子:长子陆居仁,居华亭,次子陆统从华亭迁到琴川(常熟),他生有三子:长子陆德初,次子陆坚(黄公望),三子陆德承。可陆统自己英年早逝。

(2)公元年(宋德祐元年,元至正十二年)在蒙古铁骑的围攻下,琴川城失陷,陆坚方七岁。从此,他心中便永远笼罩着受异族统治的阴影。

(3)陆坚七岁时被永嘉(今浙南平阳县)年迈的富商黄乐收为义子,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

(4)年(宋祥兴二年,元至正十六年),南宋左承相、抗元名臣陆秀夫(——)背着小皇帝在广州投海自尽,经历了年的赵宋王朝最终覆灭。此年陆坚十一岁。

(5)公望“少有大志”“博学多能,至于大事无所不能,经史二氏九流之学,无不通晓。”(《录鬼簿》)《松江府志》也说公望“性聪敏,博极群书,百氏九流之术,无不通晓。”

元·杨维桢(——)在《西湖竹枝词》中则称:“黄公望,字子久,自号大痴哥,富春人。天资孤高,少有大志。试吏弗遂,归隐西湖筲箕泉。博书史,尤通音律图纬之学。诗工晚唐,画独追关仝。其据梧隐几,若忘身世,盖游方外,非世士所能知也。”

(6)至元二十八年()公望21岁时,在浙西廉访使徐琰(——,元散曲家,曾任职大常寺。主持过杭州西湖书院。)手下充当文书,开始了他的文吏生涯。

徐琰与元初文艺界名流:高克恭(高房山)——善墨竹、米家山水,气韵闲逸,深得墨戏三味;赵孟(——,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元代文人画的开创者。);周密(——),南宋词人,文学家;均有接触与交往。

因为得到徐琰的赏识与推荐,公望与阎复(——,曾任浙西道肃政廉访使)、杨载(——)诗人互为友好。

(7)约元至28年()成婚,娶妻叶氏。元贞元年(),生长子茂清。

(8)元大德五年(),公望32岁,写成《写山水诀》。

(9)元大德六年(),公望为茂清画《设色山水》。

(10)元大德八年(),次子德宏诞生。公望画《深山曲坞图》。

(11)元大德九年(),三子德远诞生。公望画《旅骑图》。

年(大德三年),徐琰入京翰林士承旨。此时,年近30的公望已在杭州一带漂泊逗留了10年。

这一年,30岁的黄公望开始学画。元大德六年(),他在《设色山水》的题跋上写明“为子茂清画”。

期间,他还结识了时任江南儒学提举的赵孟(——),在赵家初见董源(?——约,五代南唐画家,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新格法)的《夏山图》。

还结识了倪绍奎(倪瓒之兄,全真教著名道士,杭州玄文万寿宫主持),首次接触全真教教义。

(12)元至大三年(),41岁的公望画成《员峤秋云图》。

(13)元至大四年(),公望42岁,因赵孟的推荐得到江浙省平章政事(位仅次丞相)张闾的赏识,被任为手下书吏。

(14)元皇庆元年()五月,43岁的公望受命随张闾到大都(今北京)在椽中台察院(相当于检察院)任椽吏(办事员,管理田粮赋税事宜)。

(15)元延祐元年(),张闾上奏元仁宗“经理田粮”获准,公望随张闾南下协助“经理田粮”杂务。

(16)延祐二年()九月,张闾因“经理田粮”事被捕入狱。公望受牵连深陷囹圄,时年46岁的他此后经受了人生最惨痛与无望的打击。公望在大都蒙难期间,曾收到好友杨载(此时他的身份已是进士)回复的诗——《次韵黄子久狱中见赠》,用历史典故宽慰公望,并表示期待再会面:

解组(弃官)归来学种田,栖迟(遗弃)聊复守衡门(简陋的屋舍)。

徒怜郿坞(董卓的豪宅)开金穴,欲效寒溪注石尊。

世故无涯方扰扰,人生如梦竟昏昏。

何时再会吴江上,共泛扁舟醉瓦盆(酒具)。

(17)延祐三年()公望出狱时已47岁,找不到职业,常遭白眼,挨着“卜术闲居”的艰难苦涩的日子。

(18)公望先在松江一带卖卜,后回到常熟,隐居小山头。其间多次在三吴各地漂泊,或会友,或作画,接触了儒、释、道各家学说思考自己以后的出路;这整整消耗了他10年光阴。

元泰定五年(),公望开始替倪瓒画《江山胜览图卷》。

(19)元天历二年(),公望60岁,经过多年的思索,他终于洞穿了无奈的时代,无奈的人生。拜元道士金月岩为师加入全真教,改号“一峰道人”。后又易名为“苦行”,号“净墅”,又号“大痴”。从此他一心参寻心灵的澄明与宁静,所谓“大痴”,何尝不是他绘画艺术中最动人、最不可解、执着而专注,以至浑然忘我的思想境界。

这时,公望的画作在三吴大地已名声远扬。

(20)元至顺元年(),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危素(——,江西人,曾主编宋、辽、金三部史书),将家藏的20方宋纸赠送给年已62的公望作画。

面对精致的宋纸,公望整整构思了六年,到元至元元年()68岁时才开笔,三年后()方陆续画成《柳氏桃源》《春林列岫》《江深高阁》《雪山旅思》等20幅作品。

这些清雅秀润、笔法精妙的作品,成就了公望山水画创作的第一高峰。

(21)公望66岁时,与道友张三丰(本名通,字君宝,元时儒者、道士。善书画、工诗词。)武当派开山祖师莫月鼎(——,吴兴月河溪人。)、冷谦(字起敬,道号龙阳子,平时无书不读,终年云游四方。)在苏州天德桥旁开设三教室传教,三教中人,多执弟子礼。此时常与人结伴浪迹江湖,往来苏、杭、吴兴等地的明山秀水间。

至元五年(),公望为张雨作《秋山幽寂图轴》。

(22)公望69岁时,曾作《为清容长幅》诗;“入山眺奇壑,幽致探可穷。一水清岭外,千岩奇照中。萧森凌杂树,灿烂映丹枫。有客茅茨里,居然隐者风。”流露出自己向往与山水为伴的隐居生活的心情。

(23)公望从71岁开始,作《仿古二十画》,仿前辈名家的山水画。唐有李思训与李昭道父子、项容、王维;五代有荆浩、关仝、黄荃、董源、巨然、李成;北宋有范宽、王诜、郭熙、米氏父子、赵大年、王士元。直到元至正三年()74岁时才完工。当年二月七日,自题曰:“非景物不足以发胸襟,非遗笔不足以规范,是二者,未始不相须也。”表明他画好山水画离不开继承优秀传统的认识。

(24)公望73岁时,画苏州以西30里的天池山胜——《天池石壁图》。题签曰:“至正元年()十月,大痴道人为性之作《天池石壁图》。时年七十又三。”黔“黄公望”朱印,“一峰道人”朱文印,“黄氏子久”白文印。

元至正二年(),公望74岁,作《芝兰室图》。

元至正三年(),75岁,公望在梁溪(无锡)作《山村暮霭图轴》。

(25)公望76岁时作《溪山雨意图》,卷尾自题:“此是仆数年前寓平江(今苏州吴县)光孝寺,陆明本(即中峰和尚)将佳纸二幅用大陀石砚、郭忠原墨,一时信手作之。此纸未毕已有好事者取去,今为世长所得。至正四年()十月来溪上足其意。时年七十又六,是岁十一月哉,生明识。”

题识交待了作画地点(光孝寺),有关的人物(中峰和尚),所用的砚墨,纸以及作画过程——第一次“未毕,已有好事者取去。”第二次为世长所有,至正四年十月开始再画,到当年十一月完成。可见此时他的画作受欢迎程度。

原来,画作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宁静、悠闲的自然空间。全图空无一人,山水似真非真,却呈现出一种恬淡飘逸、空灵寂静的神韵。这是作者寄情山水,抒写胸中逸趣的内心体现,表现出一种理想审美的境界。这种把人和自然、绘画和意境视为一个整体的创作思想,对当时新画风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6)元至正六年(),77岁的公望为赵孟题《黄庭经》的跋文中指出:“近世人学书,自少小涂抹成形,至长大方解事,乃习书法,由是不得不为欲笔所紊。雪松翁髫龀时习字,便自黄庭始不知其临几千几百本矣。中年收得钟绍京(公元——公元,字可大,唐兴国清德乡人,号称江南第一宰相。三国时期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孙。主要作品是《灵飞经》)墨迹、笔意遒劲,不拘楷法。”指出赵氏书法从小就长期苦练《黄庭经》,打下坚实的基础与中年借鉴钟绍京的《灵飞经》以后,使书法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的原因。

跋文语气诚挚恭谨,公望对赵氏敬慕之情可见一斑。

(27)元至正七年(),78岁的公望为已逝世25年的赵孟题写《赵孟行书千字文》时又说:“经延仁皇(皇庆、延祐年间)(——1)全五体,千文篆隶草真行。当年亲见公挥洒,松雪斋中小学生。黄公望稽首谨题。至正七年五月书于龙德通仙空松声楼,时年七十九。”

公望的回忆证明他在43岁——51岁时,在吴兴(今湖州)莲花庄松雪斋多次目睹晚年回归故里的赵孟(赵此时约59岁——67岁之间)书写的情况:在莲花庄的中区,前有莲花池,后区低丘起伏,临池建“松雪斋”、“鸥波亭”,斋与亭之间以回廊相连。斋西峙“莲花峰”。鸥波的许多杰作就在此完成。附近有“题山楼”,相传是管夫人居住处。楼东有大片梅竹林。

(28)元至正七年(),79岁的公望重新回到富春江畔,画有《秋山招隐图》《小洞天》立轴。

《秋山招隐图》是公望赠友人朴夫隐君的佳作。

这时,公望在桐庐境内的行踪,在《桐南申屠氏家谱·梅月斋记》中有记载:“梅月斋者申屠氏理公(申屠理,——,字元通,号松筠)之所创也,公尝诵读于斋,以励真操,厥后赵文敏(即赵孟)为书“梅月斋”三大字,笔力清劲诚不易得。厥裔光远(原名烨,号桐雅——,申屠理第十世孙)因即三大字装成手卷中,集文人妙笔,如一峰子久(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班公恕斋(即班惟志,字彦功,号恕斋。曾任浙儒学提举。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公望的入室弟子)、唐公子华(唐棣——,字子华,书画家,书学赵孟,画学黄公望)、柯丹邱(元代戏曲家、书画家)、张句曲(即张雨,——,名诗人、书法家,黄公望的道友)、杨廉夫(即杨维桢——,字廉夫。著名文学家、诗人、书画家,黄公望的诗友)诸名公之品题,长歌短章,金石迭奏,为当世墨宝……”

由此可见黄公望在50岁以后至86岁去世的30多年里,多次与知名的文友、画友、道友在富春江两岸,结交当地名流,寻山问水、凭吊古迹、诗文唱和、画画交流之一斑。

(29)公望79岁时开始精心绘制他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影响深远的《富春山居图》。

此年,公望在临安(杭州)画成《秋山图轴》。

此年,公望历时十年为好友倪瓒画成的《江山胜览图卷》划上句号。这是作者浅绛山水画中杰作之一。

(30)元至正九年(),80岁的公望在苕溪(今湖州)的蒲仙松声楼上为师兄弟无用(全真道士郑樗,字无用)画了《云溪松屋图》。

同一年正月,公望为居住在松江的彦功(班惟志)创作《九峰雪霁图》,表现松江佘山、凤凰山一带雪后的美丽风光。在画卷中,他自识曰:“至正九年正月,为彦功作雪山,次(如此也)春雪大作,直至毕工方止,也奇事也。大痴道人,时年八十又一,书以此记岁月云。”此时公望心中似乎有什么预感。

作者以水墨写意的手法画出松江一带九座道教名山的风貌,时称九峰,体现了作者对全真教的崇拜。

同一年,公望又创作《剡溪访戴图》,自题:“至正九年()正月为士贤画,二十五日题。大痴道人,时年八十又一。”

此年,公望还在云间(松江的号)画成《山居图轴》。

(31)公望约81岁时,又一次到杭州,触景生情,写下:

水仙祠前湖水深,

岳王坟上有猿吟。

湖船女子唱歌去,

月落苍波无处寻。

并在西湖南端赤山埠的筲箕泉旁建草庐定居。

(32)元至正十年(),公望81岁,在华亭(松江)夏氏(名文彦,吴兴(湖州)人,后居华亭,精书画。公望挚友。)知止堂题写《富春山居图》跋文:

“至正七年(),仆归富春居,无用师偕往。暇日于南楼援笔写此卷,兴之所至,不觉娓娓,布置如许,逐旋填札。阅三四载,未得完备。无用师过虑有巧取豪夺者,俾(使)先识卷末,庶使知其成就之难也。十年(),青龙在庚寅歜节前一日,大痴学人书于云间夏氏知止堂。”

(33)至正十一年()六月二十二日,82岁的公望在《论山水画》著作中题写:“翻思古人画难得,五日一水十日石”,感叹前人作画态度的认真、严谨。

此年,公望还画成《僦金图》。

(34)至正十三年()冬,84岁的公望至吴兴(湖州)访问少他42岁的王蒙(——,赵孟的外孙)。王蒙此时为郡曹(即郡官的助手,相当于现今的办公室主任、秘书长)刘彦敬作《趣竹图》始毕,向公望求教。公望以为可在画上添远山和樵径。王蒙照办了。画面果然顿感深远严峻了许多,韵味丰厚了许多。

(35)元至正十三年()五月,已85岁高龄的公望又一次来到挚友倪瓒的豪宅在清閟阁共切磋人生。二十六日夜,见到云林(倪瓒号云林居士)的《秋山图》,交谈中两人觉得画意未尽,便在云林的雪版笺上合作《溪山深远图》。倪瓒赋诗写下当时的情景:

“烛光荧荧照酒明,故人相对说平生。

前村古木三年别,老大难忘笔底名。

残月浅塘分夜色,绕门杨柳度蝉声。

不辞笔砚酬嘉会,去住江湖各有情。”

(36)元至正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公望病逝于杭州,享年86岁。遗骨归葬故乡常熟,其墓地在今虞山西南麓白鸽峰下。他一生钟情的飘逸山水,他流连不舍的富春山居,划上句号。

(申明:《黄公望简历附》,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0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