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并不是一个什么值得纪念的特殊日子,今天仅是五一节,一个普通的假期而已。随手拿起手边的一本书,是卡尔·萨根写的科普著作《宇宙》。书早已旧了,这本书我已翻过了无数遍,就连我上初一的儿子也看了好几遍了,至于他看没看懂,我想并不是太重要,他才十三岁,还有的是时间,这本书值得他永远看下去,直到看懂为止。
拿到这本书,突然有一种冲动,想写一篇关于卡尔·萨根的文章,哪怕只是蜻蜓点水式的简单写一些,也许能让更多的人知道他。初次知道有卡尔·萨根这个人,还是在年。那个年代的中国信息还是十分闭塞的,没有手机电脑,当然更没有网络。作为一个普通的、业余的天文爱好者,要想获取一些相关的知识或者信息十分困难,那时的电台和电视科普节目很少,即使去新华书店,可选择的科普类的书籍也很少。
卡尔·萨根笔者在那时有一段时间在上海学习、生活,抽空去了上海的佘山天文台。在科普展览大厅里,墙壁上挂着一幅巨幅的西方人物彩照,照片中的背景是彩色的浩瀚星空。因为照片实在太大,色彩逼真,所以一瞬间整个人都被强烈地震撼了。看了一下说明,照片中的西方人名叫卡尔·萨根,是美国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也是一位天才的科学普及家。这是笔者第一次了解到有卡尔·萨根这个人,并对他的科学成就及科普著作有了粗浅的了解。
卡尔·萨根年11月9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年12月20日因罕见的脊髓疾病引发肺炎病逝于西雅图,享年62岁。卡尔·萨根的一生成就斐然、硕果累累,笔者在这里无法用一篇短短的文章就能向大家悉数介绍,只能概括性的简单说一说。萨根是“先驱者号”探测器上携带的“地球名片”的内容设计者,也是“旅行者号”探测器携带的“星际唱片”的内容设计者。他被科学界推崇为“历史上最成功的科学普及家”,年美国青少年评选他为超越里根和布什的美国“十大聪明人”,他也是美国科学形象大使、美国天文学会行星科学分会的创立者。
卡尔·萨根卡尔·萨根一生获奖无数,他曾荣获NASA颁发的“特别科学成就奖”,两次获得“杰出公共服务奖”和“阿波罗成就奖”,以及“约翰·F·肯尼迪太空航行奖”、探索者俱乐部第75届年会奖、苏联航空联合会的“康斯坦丁·柴可夫斯基奖”、美国天文协会“马素斯基奖”、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最高奖“公共福利奖”等等。除了这些,他还拥有美国大学和学院授予的22个荣誉学位,可以用在他身上的让人肃然起敬的名词有很多很多,比如博士、研究学者、天文学家、行星科学家、生物学家、教育家、科学普及家以及机构创始人等等。
萨根致力于行星表面与大气的物理学和化学研究,早在探测器对近地行星进行实地考察之前,他就提出了很多如今已经得到证实和公认的论点,比如:金星的酷热起因于大气的温室效应;火星表面明暗不同起因于其表面尘埃受季风影响所致;土卫六上红色的霾是因为其大气中存在有机分子等等。萨根还专注于地球环境的保护,在冷战高峰时期,他建立气象模型说明全球核战争可能导致全球生态失衡,并第一个提出“核冬天”假说。
卡尔·萨根萨根还热衷于搜寻地外文明,他相信人类在宇宙中并不孤独。他多次参与了“水手号”、“海盗号”、“先驱者号”、“旅行者号”等宇宙飞船的研究、设计和资料分析工作,有力的推动力利用探测器探测其他行星的计划。他是“人类并不孤独”这一著名论断的最强有力的支持者之一,也是宇宙生物学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另外,因为与他的科研工作有密切的交集,所以萨根在科普方面的工作更是得到了全球广泛地、高度赞誉,他每一部科普著作和科幻小说都浅显易懂并脍炙人口,著名的科幻电影《超时空接触》就是改编于他的科幻小说《接触》,这部小说的预支稿酬达到惊人的万美元,足可见萨根当时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萨根竭力从事和推动科学普及工作,他曾提出一个著名的概念——“科学是简单的,每个人都可以理解”,这也成为他科普生涯的最大动力。
萨根深知,人类徜徉在浩瀚的宇宙中,就犹如一粒尘埃,但他也同样明白,人类是宇宙中特别的一部分。在太阳系内外的星球上有生命存在是萨根终生痴迷的想法,但是在他的有生之年,人类还没有发现宇宙中的其他生命,对于萨根来说,这真是一大憾事。否则,萨根可能已经是我们人类驻外星的第一任大使了。
卡尔·萨根对于中国公众来说,萨根这样一位科学的形象大使却是沧海遗珠。在萨根生活的年代,中国的科普事业还不发达,他少有人知。在后来的信息畅通时代,他的作品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在国内的书海中被突出。错过了卡尔·萨根,对所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