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松江醉白池公园,入口处一块石壁总引人驻足。石刻浮雕上,奔走着十只雄健的梅花鹿,其中几只回头反顾,似乎恋恋不舍。这是民间流传的“十鹿九回头”典故,有一种解读是松江人杰地灵,“鹿回头”寓意怀乡思归。如今,一座现代新城正在“上海之根”拔地而起。昔日“鹿回头”的留恋之情,如何在今天与未来得到延续?在松江新城的设计蓝图中,或许可以找到这份“人民向往”的答案。图说:泰晤士小镇新民晚报记者徐程/摄松江枢纽蕴藏无穷活力松江新城南部,一个巨大的“∞”符号让人眼前一亮,勾起人们对未来的无穷想象。这是松江枢纽的效果图。图中的它宛如一枚精致的发卡,巧妙扣连起沪苏湖铁路与沪杭高铁;又好似一把小提琴,以这些交通要道为弦,奏响高速发展的奇妙乐章。依托沪苏湖铁路的建设,松江南站将升级为松江枢纽,场站规模由原有的2台4线升级为9台23线,年客流量将达到万-万人次,成为继上海虹桥站之后的又一综合枢纽客站,充分发挥其作为上海西向综合交通枢纽的对外辐射能力。图说:松江枢纽国际方案征集总体鸟瞰图松江区新闻办供图“松江枢纽示范样板区的打造,也成为新城规划建设的重点。”松江区规划资源局规划科负责人翟伟琴介绍,松江枢纽是西南方向疏解虹桥枢纽压力、服务市域的重要节点,规划打造成为功能多元、开放融合的“城市客厅”。规划设计采用“站城一体”综合开发的理念,围绕高铁枢纽进行圈层功能布局,提升公共中心的功能复合度和区域辐射力。站点周边半径1公里以内为核心功能圈层,重点布局金融商务、会议会展、生产服务等功能,增设影视发布中心、产业服务平台等专业化公共设施,形成面向长三角、服务松江的标志性门户区。通过强化松江枢纽、沪杭走廊等交通骨架,融合优化松江新城的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发挥松江新城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作用,使其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沿线其他城市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山水入城塑造城市意象云间大地,九峰三泖,钟灵毓秀。松江有山,佘山森林公园内数座山峰从西南趋向东北,逶迤绵亘如绿色长龙;松江有水,油墩港、洞泾港、通波塘等蜿蜒曲折,浦江之首烟波浩渺;松江有绿,从黄浦江涵养林到天马生态片区,从新城中央公园到广富林郊野公园,自然可亲。图说:松江新城中央公园松江区新闻办供图“引山水入新城、将新城融于山水,山水入城,是本次松江新城总体城市设计的亮点之一。”松江区规划资源局正高级工程师黄婧介绍。基于北佘山、南浦江的独特自然基底,依托众多骨干水系形成多条连山通江的南北向结构性蓝绿通道,松江新城将形成北达佘山、南通浦江的“大生态”格局,形成“山-城-水”共融的空间基底。“上海之巅”佘山、松江枢纽地标、科技影都(华阳湖)、国际生态商务区……曲线分明、疏朗开阔的城市轮廓将得到精心设计。在泰晤士小镇、广富林文化遗址等地,还将设置“望山视点”,生活在松江新城的人们,未来可以在各处欣赏到绵延起伏的新城风貌。“我们希望,新城天际线既体现经过设计的美学感,也融入产业与城市功能。”黄婧说。据悉,在功能、文化、环境和交通等关键要素上,松江新城还将强化不同功能片区的空间融合,营造“山水间、上海根、科创廊”的城市意象。未来的松江新城,将从“城市中建公园”向“公园中建城市”转变,按照“公园城市”理念,公园绿地步行可达,水岸空间连续贯通,郊野公园开阔舒朗,营造“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慢行有道、水岸共享”的新城宜居场景。开门规划保障民生福利“住在松江的百姓感觉到新城环境好,不过也有一些痛点,例如交通较拥堵,医疗教育还需提质等。”松江新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陆上达坦言。如何在新一轮建设中,让生活品质更高、让城市更有温度?1月以来,按《松江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编制工作要求,松江面向国内外设计机构,启动松江新城规划设计国际方案征集。邀请专业人士“头脑风暴”外,还邀请公众参与,聆听百姓意见。“新城规划开门做,百姓反映的不少诉求直击痛点,也纳入了新城规划中来。”让黄婧印象比较深的是反复被提及的交通问题。如今,万众瞩目的松江枢纽外,城市快速路、高速匝道等各层次的交通网络都是未来新城的发力点。独立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将满足人们“30分钟实现松江新城内部通勤,45分钟实现松江新城与中心城区、其他新城乃至近沪城市的便捷通达,60分钟实现松江新城到虹桥、浦东等重要国际枢纽”的出行需求。图说:松江云间中学松江区新闻办供图事实上,人们期待的好消息不断传来。9月1日,上外附中云间中学在松江二中借址开学;上月,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松江分校和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松江实验学校正式落户松江……公共配套资源正在进一步优化。未来,松江新城要建设成为沪杭廊道上“最现代、最生态、最便利、最具活力、最具特色”的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以建设“人民向往”的新城为根本追求,已踏出未来可期的第一步。新民晚报记者杨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958.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