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来源: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月亮充满了向往,以其为意象的诗词歌赋、神话故事已经数不胜数,其中“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我国探月工程大抵也因此得名为“嫦娥工程”。
嫦娥工程分三期,目前我国已经圆满完成了一二期的任务,此次通过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的嫦娥五号探测器,就属于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它将突破一系列技术难关,从月球上采集月岩、月壤样品返回地球,使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实现从月球采样返回的国家。
这一系列的成就,离不开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努力,他们都是中国航天工程和嫦娥工程的功勋者,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其中的杰出代表,是他们让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落月及月地返回技术的风险评估人
张履谦
张履谦(.3.3-)参加探月工程的总体设计,研究月地信息传输,对落月及月地返回技术进行风险评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履谦为探月工程做了大量工作,作为我国的雷达与电子技术专家和第一代卫星导航系统的策划者之一,张履谦成功研制出微波统一测控(雷达)系统,为建立我国载人航天、空间站的空间测控网和月球、太阳系行星探测的深空测控网,打下了坚实技术基础。
张履谦说:“天上的稳定性需要在地面下功夫,要求科研人员反复做实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覆盖性。这是一项艰苦、细致而又反复的工作,科研人员要有耐心。”正是靠这种精神,张履谦才谱写出他功勋卓著的人生。
嫦娥向导的铺路人
叶叔华
叶叔华(.6.21-)年时,一座口径65米、高70米、重吨的射电天文望远镜在上海佘山脚下建立,它能依托射电甚长基线(VLBI)技术清楚地听到来自宇宙深处微弱的射电信号,为我国深空探测项目提供定规观测。作为VLBI技术应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我国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叔华说,中国VLBI天文测量网作为测控系统的测轨分系统在嫦娥一号测轨中起到关键作用,它来为“嫦娥”奔月指明前行的方向。
在叶叔华看来,登月既为找能源,也为找家园。她说:“我们不但要到月球上去,很快还有到火星上的计划,也许有一天我们跑去把它绿化了,温度也低了,那么十代、二十代、一百代以后可以移民到那儿去。”
中国探月工程的第一位总设计师
孙家栋
孙家栋(.4.8-)
他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我国探月工程第一位总设计师——孙家栋。
他说,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今天的成就,依靠的不是一个人,也不是单纯一个集体,而是靠党中央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虽然功勋卓著,但他在各种场合下,总是谦虚地重复一句话:“有几十年工作经历的航天人很多,我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员。”每次被授予奖励,领奖时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怀着非常不安的心情,来代表大家接受这一项荣誉。”
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
欧阳自远
欧阳自远(.10.9-)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一个人,三个院士头衔,他就是“嫦娥之父”、我国著名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欧阳自远。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他指出,当代的深空探测已经进入到月球探测是起点、火星探测是重点、小行星探测是热点、木星与木星系探测是亮点的新阶段。我国的月球探测已经成功实施无人月球探测阶段的绕月探测(嫦娥一号和二号)和落月探测(嫦娥三号和四号),即将实施月球采样返回(嫦娥五号和六号),进一步还要逐步建立月球科学探测基地。
他说,我们的目标不止于月球,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万人探月团队的首任总指挥
栾恩杰
栾恩杰(.10.25-)
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探月思路的提出,到论证、立项、实施,直至成功,栾恩杰都是重要的见证者、组织者、领导者。他请来各个领域资深的老科学家,组建了一个近万人的庞大工作团队。他说,突破载人航天技术之后,继续进军深空探测领域是航天技术发展的必然规律,而深空探测的目标首先就是月球。为了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栾恩杰付出了毕生心血。
年1月,我国探月工程被批复并正式启动的当晚,爱写诗的他用最惯用的情感表达方式,记下了那一瞬间的兴奋与感慨:地球耕耘六万载,嫦娥思乡五千年。残壁遗训催思奋,虚度花甲无滋味。
探月发射现场的“定海神针”
叶培建
叶培建(.1.29-)
年10月,叶培建开始介入探月工程工作,到年春节后项目立项,叶培建和团队完成了电性星、结构星、热控星、攻关技术以及专项试验等等,年10月,开始进入正样星研制阶段。
作为嫦娥一号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嫦娥三号首席科学家,嫦娥二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试验器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在各号嫦娥方案的选择和确定、关键技术攻关、大型试验策划与验证、嫦娥四号首次实现月背软着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些年,叶培建更多是站在幕后,为年轻的航天工作者们撑腰。在发射现场,大家都说,叶总就是“定海神针”。
让国旗在月背飘扬的现任总设计师
吴伟仁
吴伟仁(.10-)
吴伟仁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年,他从孙家栋手中接下重任,在他的主持下,研发团队肩负着几代航天人的期望和汗水,披星戴月,攻坚克难,让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插上了一面五星红旗,这是人类探月史上唯一一面在月背飘扬的国旗,世界为中国惊叹。
几十年如一日深耕航天遥测领域,解决了诸多中国航天难题,但他却说:“我是一个很平淡的人,只是从事了一项不平淡的工作。”他从山村走出,奔向梦想的太空,让“嫦娥”“鹊桥”“天宫”在天边化作闪烁星河。
文: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参考资料:
1.《吴伟仁:从放牛娃到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获世界航天领域最高奖》
2.《叶叔华院士:特别希望青少年立志于天文》
3.《张履谦:履行谦逊,志在蓝天》
4.《关于“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的公示》
5.《感动中国候选人物——叶培建》
6.本文图片来源于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络版)、央视网、新华网、《知识就是力量》杂志、新浪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