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佘山共有二座天主教堂,一座位於山顶的称为:佘山圣母大教堂、佘山圣母大殿、远东圣母大殿、佘山天主教堂;另一座位于山腰,规模较前者小,名为佘山中山圣母堂,亦名佘山天主教中堂、佘山中山教堂。由于前者在规模和名声上占优,因此“佘山天主教堂”通常被用来指代前者。这是山腰的规模较小的:佘山中山圣母堂,又叫:佘山天主教中堂。和它连在一起的附属教堂建筑。它采用的是白色的法国式教堂教主模式。长廊,前院等。佘山中山圣母堂中堂正门两侧,雕有醒目的对联一副:上联“小堂筑山腰,且憩片刻休孝子礼”下联“大殿临峰顶,再登几级求慈母恩”中堂门前有可容千人的堂场,周围有栏杆、石凳,教友们在此休息时可凭栏观赏四周风景,堂场西面跨下几级石阶又是一块平坦的广场,建有耶稣圣心亭、圣母亭和偌瑟亭“三圣亭”。最早建于年,庄严典雅,也是教友祈祷的场所。每座像前面摆有烛台和鲜花。圣徒们来跪拜献的花。背靠山坳,竹林树林青翠环抱,非常安详圣洁。站在佘山山顶平台眺望松江区绿茵掩映高档楼盘点缀其中,近年松江成上海热门居住地,房价已经比较昂贵。气派漂亮的华东政法大学的新校园也在这里,植物园新园也开馆了。在佘山顶天主教堂建筑的後面是一组佘山老天文台建筑。拾阶而上,仰望红砖的高耸教堂建筑。这里在没有信徒朝圣的日子全然是旅游热门之地!佘山朝圣多年来已经形成传统固定程序:教友们来到佘山,先到中山堂念经祈祷,崇敬佘山圣母,表示对圣母的孝爱;再列队沿经折路公拜苦路上山。拜苦路毕再进大堂望弥撒,向圣母求恩。最后,再回到“三圣亭”念经祈祷。这样才算了却朝圣者的心愿。由于传统上渔民在江南地区天主教徒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许多渔民教徒都是自己划船到佘山脚下,再上山朝圣。于是在5月,佘山附近的小河浜中,常常聚集了不少渔民教徒的小船。这座大殿年被罗马教宗庇护十二世册封佘山教堂为宗座乙级圣殿(minorBasilica),是远东第一座受到教宗敕封的圣殿。年罗马教廷又给佘山特恩,准许给佘山圣母(OurLadyofZose)行加冕礼。现在,佘山成为中国境内唯一仍然活跃的全国性天主教朝圣中心。该堂于年由法国传教士始建,年落成。早在年,法籍传教士南格禄即到此处勘测地形,准备建屋。此后不断扩建宗教设施。它集多种建筑风格于一体,采用无木无钉无钢无梁的四无结构,堪称不对称的典范。从20世纪40年代起即为世界闻名的天主教圣地,也是国内天主教最主要的朝圣地。建筑特点为总体设计山与建筑为一体,色彩协调自然;教堂融希腊,罗马,哥特式建筑艺术于一炉,部分采用中国传统手法,可谓中西合璧;宏观上充分体现了建筑学上对称中不对称的美学原则;教堂雄伟宽阔,堂内讲话不用扩音器便具有扩音作用,又无回音干扰。由于佘山天主教堂的宏伟壮观,年罗马教皇将其敕封为“圣殿”。信徒到佘山朝圣,沿苦路拾级而上,领略耶稣代人受难的经历,获得宗教感情上的升华。每年5月的朝圣日,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信徒上山朝圣。教堂内设个座位,可容纳近名教徒,而且音响效果极佳。大殿正祭台用大理石砌成,殿窗部分镶嵌五彩玻璃,顶部盖以碧色的琉璃瓦。高耸的钟楼,按一定音符排列着8只大钟,塔尖高38米,是由紫铜铸成的圣母像,高8米。圣母高举双手呈十字状的小耶稣,寓意欢迎各地前来的朝圣者。坐在座椅上的游人体会这宏伟教堂的圣神和宗教氛围,惊叹感慨!建筑外延都用夜灯缭绕,晚上灯光打开後,一定又是另外的盛景,据说佘山是上海地区最高峰了,那整个上海都能看到这个教堂的顶高咯!年“文革”中,大殿遭到严重破坏,钟楼顶上的圣母托小耶稣铜像、彩色玻璃窗以及经折路上的十四次苦路像和耶稣山园祈祷像都被作为“四旧”被摧毁。“文革”结束后,中国大陆的宗教活动得以恢复。年3月,佘山天主堂归还给上海教区。年5月24日,山顶大殿举行有人参加的复殿大礼弥撒,开始大修,至年结束,年举行复祝圣典礼。复殿之初,由于原钟楼顶上的圣母托小耶稣铜像已经不知去向,临时用铁制十字架安装在钟楼上。年,上海教区发动信徒奉献,又恢复了顶部的“进教之佑圣母托小耶稣”铜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