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1月12日),区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召开献计献策大会,听取12位政协委员代表各党派、界别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区委书记程向民,区委副书记、区长李谦,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赵汝青,区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唐海东,区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刘其龙、李正、赵宏卫、金冬云、陶明、郁瑞芬,秘书长孙剑等出席。会议由金冬云主持。
会上,12位政协委员代表各民主党派、界别和地区联络组,聚焦更高质量建设人民向往的“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就“下好数字经济‘先手棋’,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发展”“聚焦能源低碳转型,助推松江生态之城建设”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李谦对委员们的发言一一作了回应。
李谦表示,委员们的发言贯彻区委决策部署,对涉及松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进行全局性、系统性、制度性思考,政治站位高、责任意识强;所提的建议紧密围绕老百姓关切的焦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问题把脉准、分析很透彻;内容非常中肯、可操作性强,建言措施实、路径很明确。区政府将认真研究采纳政协调研提出的对策建议,使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真正渗透在政府的日常工作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他代表区政府对政协委员长期以来对区政府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
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绿色发展、交通体系
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民生服务
………
你最关心的重磅都在这里!
《下好数字经济“先手棋”,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发展》
图为g60科创云廊
问题:
政策供给和要素投入还不足
产业层级能级还不高
产业融合发展还不够
对策、建议:
加强统筹规划
构建产业链群
推进产业融合
吸引人才集聚
政府回应:
松江将立足现有产业、人才、研发平台等基础优势,聚焦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推动数字经济等的发展。
《聚焦能源低碳转型,助推松江生态之城建设》
图为松江首家“碳中和工厂”林清轩新工厂效果图
问题:
工业能耗的总量和结构不尽合理
新能源、新技术亟需应用推广
节能领域的新动力还需加快培育
适应节能工作新趋势的工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节能工作的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策、建议:
坚持规划引领,加强顶层设计
强化政策引领,创新投融资模式
加大技术引领,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
发挥示范引领,推进零碳智慧工业园区建设
突出意识引领,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低碳发展的社会治理进程
政府回应:
松江将强化顶层设计,循序渐进实现“双碳”目标;立足松江实际,在产业转型升级、建筑节能、优化公共交通出行、绿色能源应用等方面稳步推进;强化区域层面“双碳”体制机制保障。
《文旅赋能,让松江这座城市更有暖意、惬意、诗意》
图为松江佘山
问题:
城市文旅产品与市民需求的适配度还需要提升
城市旅游环境还需要更多关怀和温度
城市文化渗透的全民感受度还有待提高
对策、建议:
让城市畅游更加惬意,让山水间、上海根、科创廊的城市意象深入人心
让城市行走更有暖意,以消费体验感为重,优化文旅服务渠道要素建设
让城市阅读更富诗意,以文旅融合提升国际文化竞争能级
将文旅产业嵌入城市系统建设,实现各相关部门高效联动
政府回应:
松江将强化管理体制改革,挖掘更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统筹推进文化、旅游、体育、科技、商业等一体化发展。
《打造产教融合松江样本,助力科创之城建设》
图为松江大学城华东政法大学夜景
问题:
与松江发展战略融合不够深入
市区之间、区级部门之间沟通交流机制还不完善
人才培养层次、类型与实体经济产业布局和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企业发展难点与院校课题“研点”融合性不强
对策、建议:
制度方面:构建“顶天”“立地”的制度体系
平台方面:搭建多层次广覆盖显特色的服务平台
资源方面:创建重点突出充满活力的资源集聚区
政府回应:
松江将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金字招牌”,用好用活引进高端人才、企业领军人才的相关政策;加快高职等教育发展,提供更完善的配套体系;让教育、人才、产业等更为有效衔接,打造众人青睐的人才发展生态。
《聚焦新城建设新目标,加快建成松江枢纽为核心的综合交通体系》
图为松江枢纽效果图
问题:
对外联接度与枢纽地位不相符
区内联通不够顺畅
项目推进落地制约因素多
对策、建议:
布局多元化对外通道
建成高效化内部交通
设立常态化协调机制
政府回应:
松江将加快建设松江枢纽,推动市域线嘉青松金线、东西联络线等重大交通干线规划落地,启动沪松快速道路建设等,完善内联外通的“四网融合”综合交通体系。
《完善加梯全生命周期管理,不断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图为新理想花园首台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开工
问题:
居民意见难以统一
资金压力仍然偏大
加装周期相对较长
后续管理不够健全
对策、建议:
加强党建引领,发挥自治作用
拓宽筹措渠道,降低加梯成本
强化部门联动,践行为民宗旨
明确维保主体,界定责任内容
厘清权利义务,预防矛盾纠纷
推进数字赋能,强化安全保障
政府回应:
松江将广纳居民意愿,优化政策匹配,加大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力度。
《破解“卡脖子”难题,跑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加速度”》
图为g60脑智科创中心效果图
问题:
产业覆盖面较广,总体规模稳步增长
重大项目密集落地,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创新资源加速集聚,产业发展成果显著
强化园区载体建设,助推产业高质量集聚
对策、建议:
完善顶层规划设计,强化政策支撑保障
突出头部项目引领,促进产业集聚创新
加强产业服务对接,全面提升发展能级
重视人才引进培育,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强化多元战略协同,促进产业跨越式发展
政府回应:
松江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6+x”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增强国家竞争力,符合市场发展规律、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等方向进一步补链强链,推动产业政策更加精准。
《多措并举建设重大研发平台,持续提升松江创新策源能力》
图为“g60星链”产业基地项目效果图
问题:
研发平台建设尚未有力支撑
高校集聚优势尚未充分发挥
平台运营机制尚未完全理顺
成果转化体系尚未有效建立
一流引才环境尚未真正形成
对策、建议:
聚焦核心战略,推动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并重发展
聚焦高校院所科研优势,推动集成创新与原始创新并重发展
聚焦多元资本参与研发平台建设,推动平台更具生机活力
聚焦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从研发中心向研发、转化和扩散中心转变
聚焦软实力提升,推动高端创新人才集聚松江
政府回应:
松江将依托g60脑智科创基地重大研发平台、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动,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与高端产业引领的科创之城。
《打好绿色发展底色,增添农业高质量发展成色》
图为浦江之首
问题:
农业绿色发展的共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农业绿色生产的保障机制仍有待健全
农业绿色全产业链发展还存在短板
农业绿色产品的公众辨识度和影响力仍有待提高
农业绿色小众品类产品的引领示范、融合发展仍需拓展市场空间
对策、建议:
增强绿色品牌意识,体系化推动松江绿色农业品牌建设
强化绿色生产导向,标准化规范和健全农业绿色发展的技术与政策
延展农业产业链,产业化推进绿色农业融合发展
培育绿色消费认知,多元化推动市场与品牌农业的有效对接
强化区域统筹协调,协同化健全绿色农业产业发展保障机制
政府回应:
松江将进一步提升本地农产品的品牌显示度,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提升广富林文化遗址影响力,打造新时代寻根圆梦的人文之城》
图为广富林文化遗址
问题:
功能定位不清晰
文化内涵不丰富
市场宣传不给力
管理体制不完善
文化互融不紧密
对策、建议:
明确定位,创新管理和监管体制机制
深挖内涵,树立营销和服务品牌意识
拓展外延,增强文化和商旅融合活力
政府回应:
广富林文化遗址正逐步探索更加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下一步将围绕“根文化”丰富游园内容、提升游园体验,嵌入与“根文化”相关联的优质商业,进一步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补健身设施短板,建“处处可健身”高品质运动空间》
图为洞泾镇海欣城新世纪家园市民健身步道
问题:
整体规划布局不够合理
社区设施建设参差不齐
区级大型场馆仍然缺失
对策、建议:
进一步强化目标意识,优化并加快我区体育设施建设
进一步坚持规划引领,努力匹配现代化松江新城功能
进一步注重社区设施,不断推进体育“六百工程”建设
进一步创新运营管理,有效解决健身场地设施供给不足
进一步提升运动品质,积极推动健身与健康深度融合
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大力提升体育健身安全保障水平
政府回应:
松江将盘活现有体育资源,加强市场化建设和运营,补齐体育设施短板,建设高能级体育场所,满足群众多样化体育需求。
《让“养老”变“享老”》
图为松江社会福利院
问题:
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供需矛盾有待进一步协调
服务质量和智慧养老有待进一步提升
对策、建议:
绘制“一张图”,在“增量”上下功夫
联成“一张网”,在“增能”上下功夫
形成“一盘棋”,在“增效”上下功夫
政府回应:
松江将完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位一体养老模式,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文字:韩海峰
摄影:姜辉辉?岳诚张哲伦
编辑:秦天
上观号作者:上海松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