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十一年七月(年8月),天主教江南教区郎怀仁主教与耶稣会江南传教会会长谷振声,在徐家汇召集了一次会议,决定成立“江南科学委员会”,并决定由高龙鞶神父领导,在徐家汇建立一座的观象台,将气象记录和观测结果编成年报,在上海出版并寄往欧洲。

建成后的徐家汇观象台,早期业务范围包含了气象、地磁、地震、天文等,主要为法国在华的扩张提供服务。然而,由于缺少必要的设备,自年开始仅有观星授时一项。

徐家汇观象台成立后20余年还没有正式的天文研究工作,这让一些传教士感觉“天文”业务虚有其名,所以建议成立天文部门。其中,主要倡导人是蔡尚质神父。他向当时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当局各募得1万法郎,又向英法轮船公司募得1万法郎,教会再增助7万法郎,于是用近10万法郎向巴黎专业厂商高梯尔定制了一座赤道式装置的望远镜。

年,望远镜完工后由薄神父从巴黎带至上海,并由他负责装置在徐家汇天文台内。但薄神父查考徐家汇一带后发现土质松软,不能载负此3吨多重的仪器。此时,教会和传教士的眼光不约而同聚焦到佘山上。

佘山高近百米,是设立天文观象的理想地点。佘山开建天文台的相关准备工作在年开始,天文台于年完工,紧邻年建成的圣母大堂。

薄神父原拟主持佘山天文台事务,但他被调往印度工作,蔡尚质代替他被委派任佘山天文台首任台长,着手规划,开始观测工作。

蔡尚质(中文又名薛华立),字思达,年生于法国,年进入耶稣会,光绪九年()来到上海,在徐家汇观象台工作,筹办并负责授时部门。他用两年时间测定长江沿岸50个城市的经纬度,并编制出版《扬子江上游地图集》,为往来的轮船服务。

年至年,蔡尚质不仅主持安装了当时亚洲最大的望远镜,还开展对太阳黑子、日珥、光斑等课题的观测和照片拍摄,并取得一系列成果。在清宣统二年()哈雷彗星回归时,开展跟踪定位观测,并拍下彗核爆发的珍贵照片。年,他创办《佘山天文年刊》。在佘山工作期间,他开展了大量的天文观测,尤其是恒星、太阳黑子照相观测,其观测结果主要发表于此刊物。他与别人合作完成中西星名对照星表,是第一部用现代形式写出的中国星表。所著《赤道带照相星表》,曾获法国科学院奖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