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茫茫星河,我们终将抵达宇宙更深处。
5月15日,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
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
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
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
昨天(5月16日)下午,
台州晚报记者联系上台州籍科学家陈中。
10个月来,他和同事们日夜忙碌,
为3亿公里外“天问一号”探测器“导航指路”。
他说登陆那一刻,很兴奋很激动。
登陆那一刻,既兴奋又激动
浩瀚宇宙,茫茫太空,科学家们如何追踪“天问一号”的行踪?答案就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VLBI深空探测指挥中心。陈中,就是指挥“超级太空望远镜”的VLBI测轨分系统总体组主任设计师。
陈中,今年42岁,温岭太平街道人。家就在北门街附近的老公安局对面,陈家一带。年,他从温岭中学毕业,考入四川大学,所学专业为自动控制系。年大学毕业进入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工作。
VLBI系统测量有多精准呢?目前它的时延测量精度达到0.1纳秒!观测38万公里外的月球上的嫦娥五号,误差优于百米;观测3亿公里外的火星上的“天问一号”,误差优于4公里。
在上海天文台VLBI深空探测指挥中心的监视大屏上,那些时不时突起的,宛如心电图波形似的脉冲信号,就是来自“天问一号”的“心跳”。自从升空开始,“天问一号”不断地向地球发射专门设计的无线电信号,地面上的科学家们,则通过VLBI系统,开始了长达10个月的“注视”。
陈中介绍,从5月7日开始,盯得更紧了,每天连续观测。15日当天,他们利用上海65米天马望远镜、25米佘山望远镜,尝试接收着陆巡视器的信号来判断是否成功着陆。天马望远镜由于口径大,视场小,与地平线仰角角度太低,没收到。只有佘山站在5°左右,接收到微弱的信号,在VLBI中心数据处理勉强能看到,“那一刻大家很兴奋很激动。”陈中说。
将会带回更多火星奥秘
在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历史上,火星总是给人无限期待与遐想。因为火星和地球一样有自转,白天黑夜分明,四季交替,而且有水和大气,这些都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截至目前,全球共开展40多次火星探测,但成功率仅有五成左右。
这次“天问一号”登陆的乌托邦平原,为火星上最大的平原,直径公里。在科幻系列《星际旅行》中,乌托邦平原被设定为星际联邦的主要造船基地。年9月,美国“海盗二号”火星探测器,也曾降落于此。
成功着陆火星后,“天问一号”将对火星开展哪些科研探测?航天专家表示,天问一号探测器携带了13个科学载荷,其中7个在火星上空的环绕器上,6个分布在“祝融号”火星车上。
这些科学载荷有着五大使命,主要涉及火星空间环境、地表形貌特征、土壤表层结构等研究,将带回火星的第一手资料。
“祝融号”火星车的设计寿命为3个火星月,由于火星上的一天比地球略长(火星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37分钟),相当于约92个地球日。按照计划,约90个火星日后,火星车将结束巡视探测工作,环绕器也将调整轨道,进入近火点公里、远火点公里的轨道,对火星表面开展至少1个火星年(约2个地球年)的近距离遥感探测。
火星地下有水,是否意味着存在或存在过生命,是否意味着火星是地球人的未来?后续又会带给来什么意外惊喜,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841.html